• 首页
  • 社会
  • 异域
  • 城市
  • 故事
  • 新知
  • 娱乐
  • 影视
  • 传媒
  • 科技
  • 成长
  • 首页
  • 社会
  • 异域
  • 城市
  • 故事
  • 新知
  • 娱乐
  • 影视
  • 传媒
  • 科技
  • 成长
首页/所有文章/百科新知/为什么中文这么TM难?

为什么中文这么TM难?

75 次阅读 0 2025年1月28日

大家都听说过中文很难是因为需要掌握巨量的汉字,这一点千真万确。好多畅销书和文章中淡化了这一困难,说什么“尽管中文拥有(10000,25000,或者50000。来,您选个数字)个不同的汉字,你其实只需要学习大约2000个就能读报了”。这是瞎掰。我学习了2000个汉字的时候并不能顺利地读报。我常常每看一行就得查几个字,之后还得冥思苦想文章的意思。(我假定读报中“读”的意思是“阅读并且能基本理解文章意思,而不需要查几十个字先”,不然的话这个说法就没什么好讨论的了。)

这个神话广泛流传,主要因为当考虑出现频率时,任何报纸中超过95%的汉字都是在最常用的2000个汉字之中。但这样的数字并没告诉你其实还有非常多的由这些熟悉的汉字组成的陌生词汇。(比如说,在英文中知道“up”和“tight”并不意味着你也知道“uptight”的意思。)(译者注:猜猜看uptight什么意思?)而且,所有学过任何语言的人都知道,你常常明白每个词儿的意思,但就是不懂整段文字的含义。阅读理解可不是整明白一大堆词儿的意思就行了,你还得搞清楚这些词儿和其他词汇在很多不同语境中如何结合使用。此外,很明显,即使你认识一段话里95%的汉字,剩下的5%也常常恰好是理解文章最需要的部分。一个非英语母语的人读到“JACUZZIS FOUND EFFECTIVE IN TREATING PHLEBITIS”这条新闻标题时如果不知道什么是“Jacuzzi”或“phlebitis”,那他也基本上搞不清这句话什么意思。(译者:jacuzzi是一种按摩式浴缸;phlebitis则是静脉炎。)

阅读的困难在学习中国的圈子里是个恼人的问题。我们汉学家们中有多少人敢在大家面前站出来,大声阅读一段随机挑选的文字呢?然而自卑情结或是怕丢脸的心理让很多教师和学生不自觉的变成了某种无言的共犯:每个人都假装好像学习四年中文之后,勤奋的学生就应该能飕飕地阅读从孔子到鲁迅的任何作品,只是偶尔停下来查一些烦人的低频率汉字(当然,用的还得是中中字典)。其他一些人呢,当然对困难的存在就更诚实些。有一天一个学了中文十年以上的同学跟我说,“我的研究被一个问题阻碍着,那就是我还是不能阅读中文。读两三页书要花掉我好几个小时,而我甚至不能略读来节省些时间。”要是一个学了十年,比如说,法国文学的学生这么承认,那可真是令人惊讶。然而我在同侪中常听到此类评论(至少在那些放松的时候是这样,比如喝了太多青岛啤酒,开始哀叹论文的工作进度多么缓慢……)

我一个老师曾经跟我说了个他和一个同事会玩的游戏:他们在亚洲图书馆的中国区里随机从书架上抽一本书,看谁先搞懂这本书在讲什么。所有在东亚文学作品集上花过工夫的人都可以证明,这个游戏的确相当难,更不必提真正阅读整本书。这样的状况真是令那些迫不及待要在中国文学的宝库中大快朵颐的学生们伤心沮丧,头几年他们只能靠乏味的罐装教材,讲义和小心剪辑过的开胃小文章度日……

对比一般常见的西方语言,差别非常明显。 只学了一年法语,我就能阅读很多东西了。我浏览了大致的小说名作,萨特的《La nausée》,伏尔泰的《Candide》,卡缪的《L’étranger》,还有数不清的报纸,杂志,漫画,等等。花了不少工夫,不过却不怎么痛苦:我用到的只是一本好字典和一本旧货市场上买来的破旧不堪的语法书。

这种“扔到水里学游泳”的方法就是不适用于中文。在学了中文三年的时候,我还没读过一本完整的小说。我发现那读起来实在太难,太慢,毫无收获可言。报纸那时候也还是令人畏惧。那时候我读篇文章恨不得每十个字就得查个字典。看一遍人民日报的头版,连一个标题也“解密”不了,这种事儿也一点儿不少见。当时有个人推荐我看《红楼梦》还送我一套漂亮的三卷版。我只能笑…… 它现在还躺在我的书架上呢,得意洋洋地对我露出胜利者的微笑。只有前二十几页涂满了潦草的笔记和问号,其他部分则是清爽洁净的处女地。学了中文六年之后,我仍然没有达到能不借助英文翻译阅读它的水平。(阅读它,我当然是指的阅读取乐。我估计如果谁拿把枪指着我脑袋然后手里扔本字典,我也能想法儿读下来它吧吧。)在一开始的阶段就冲进中文的浩瀚海洋,这种做法不但有勇无谋,而且适得其反。如同George Kennedy写的,“记忆一个中文(象形)字比学习一个欧洲语言词汇难上如此之多,以至于严格地节约精神力是必须的。”这其实还是低估了难度。(在中文的海洋中)被淹没的风险非常大,所以学生最好还是先在浅谈涉水中多花点时间,再考虑前往深处。

好像这些还不够糟似的,中文书写另一个发指的特点是居然有两套系统(幸好,有部分重叠):台湾和香港仍在使用的繁体字,和大陆在五六十年代开始使用的简体字。所有学中文的外国学生多少都被迫要学习两种体系,因为他们常常遇到分别来自两个中文系统的教学材料。这无疑给已经不堪重负的学生们压上最后一根稻草,于是他们这时都很乐意跟西西弗斯交换角色。(译者注:西西弗斯,希腊神话中被迫不断推石头上山的那位。)不过既然中国人自己从来不会同时精通简繁体,外国人最终只注重学习其中一种也完全没什么可丢脸的。事实上,当你认真权衡之后,完全放弃中文也没什么可丢脸的……

2. 因为中文没有按照常识使用字母

为了进一步解释为什么中文书写系统如此之难,也许应该先说清楚为什么英语那么简单。想象一个普通的成年中国人决定学习英文时面对的任务吧。要掌握这个书写系统需要什么技能呢?很简单,26个字母而已(当然是大小写,再加上一些书写方式和变体。还有引号,分号,破折号,括号等等,这些中国人自己也用的。)这些字母怎么书写?从左到右,水平书写。保留空格来分开各词。先不考虑拼写的问题,这个中国人学习这些英文书写系统的各个要素需要多久?也许只要一两天吧。

现在再看看另一个决定学习中文的美国大学生。要掌握中文书写系统需要什么呢?完全没有和字母对应的东西,虽然汉字里会重复出现一些构件。这些构件有多少个?别问我。就跟所有关于中文的问题一样,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是繁复而无迹可寻 ,令人不满。它取决于你如何定义“构件”,以及很多其他冗长的细节问题。这么说吧,有很多个,比26个拉丁字母多多了。那么,这些构件如何组成汉字呢?嘛,你说吧,可以从左到右加到别的构件身上,也可以从右至左,或者从上到下,或者包围起别的构件,或者钻进别的构件里……怎样都有可能。而在这些空间组合过程中,这些构件们或变平,或延伸,或压扁,或缩短,总之会扭曲到能够符合所有汉字应满足的方块区域为止。换句话说,中文汉字的构件们是在二维上排列,而不是字母系统的简单明了的一维。

OK,先不考虑优雅的要求,一个西方人要学中文多久,才能看到一个新字的时候至少知道怎么动笔写出一个差不多的模仿来?难说,不过我估计平均的学习者要花几个月的努力来掌握基本功。要是个从来不擅长图画课的笨手脚的家伙,也许要一年或更多。有这个时间,那个同时学习英文的中国人已经学会了书写英文花体,而且还有空读读Moby Dick,或者至少是Strunk&White。

(译者注:Moby Dick即《白鲸记》,赫尔曼·梅尔维尔发表于1851年的小说,“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小说之一”;Strunk&White又名The Elements of Style,即《英文写作指南》,著名的写作指导工具书。)

这不是什么新鲜事,我知道的:字母学起来很容易。我认识的中国人学过几年英文后常常能写出一手跟美国人无法区别的书法。另一方面,只有很少的美国人能够写出自然一点的,至少是比一个笨拙的三年级小孩要好点的中文书法。就算中文其他都不难,光是学习写汉字的难度就足以把中文放进“难学语言”的陈列室里了。

Pages: 1 2 3 4 5 6 7 8 9 10

Was this helpful?

Yes  No
相关文章
  • 美国主要电视剧制作及播出平台一览
  • 斥资1.25亿,耗时7年,美国人居然将这座差点被拆的中国老宅搬走了!
  • 沃尔玛都不愿涉足的地方:Dollar General 如何占领美国农村下沉市场
  • 包子、洋葱、玉米……秒懂欧洲各种风格建筑!
  • 你见过哪些「不明觉厉」的外国菜名?
  • 篱笆上的马修之死:改变美国的1998“恐同杀人”悲剧
Leave A Comment 取消回复

百科新知
  • 为什么中文这么TM难?
  • 美国悲伤的孤独:欧洲的穆斯林化和西方的衰落
查看所有 26  
最新文章
  • 苏世民的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
  • 迪士尼CEO的12条管理原则:我只专注3个战略优先事项
  • 凯文·凯利:1000个真正的粉丝
  • 当年被骂惨的娱乐圈捞女,今年都翻身了
  • 回顾花儿与少年第二季,它是如何从温馨崩成噩梦的?
文章分类
  • 百科新知 27
  • 社会话题 32
  • 哲学思辨 4
  • 国家历史 2
  • 人物故事 20
  • 城市地理 11
  • 成长提高 56
  • 影视评论 6
  • 异域观察 28
  • 文化娱乐 6
  • 新闻传媒 8
  • 时代科技 4
热门文章
  • 如何在有限的生命里,做真正重要的事?
  • 如何停止不堪重负?4种清空大脑(Brain Dump)的方法
  • 回顾花儿与少年第二季,它是如何从温馨崩成噩梦的?
  • 凯文·凯利:1000个真正的粉丝
  • 洞穴奇案:正义的尽头,特殊情况下杀人的罪责该如何判定?
  • 孙维,成为“朱令案嫌疑人”之后,海外躲藏的后半生
  • 创始人亲述:超级独角兽Canva的十年创业历程——设定并实现疯狂而伟大的目标
  • 没药花园朱令铊中毒案系列之一 | 破案篇
  • 没药花园朱令铊中毒案系列之二 | 破案篇
  • 没药花园朱令铊中毒案系列之六 | 分析篇
  • 没药花园朱令铊中毒案系列之四 | 分析篇
  • 聊聊清华谷歌工程师杀妻案
  • 马斯克的51条人生法则:改变世界的疯狂与智慧
  • Steve Pavlina:如何在20分钟内找到你的人生目标?
  • 没药花园朱令铊中毒案系列之一
  • Sam Altman的36条人生建议:一天很长,十年很短
  • 凯文·凯利的 40 条人生建议
  • 如何记住你读过的书?
  • 笃信Ayawawa的女孩们,后来怎么样了?
  • 德鲁克:如何管理你的后半生?发展「第二职业」的3种方式
  • 时间管理为何毁了我们的生活?
  • 没药花园朱令铊中毒案系列之六 | 终结篇
  • 保罗·格雷厄姆专栏 | 市井雄心
  • E·B·怀特:这就是纽约
  • 迪士尼CEO的12条管理原则:我只专注3个战略优先事项
  • 写字楼大量空置,折射了什么信号?
  • 没药花园朱令铊中毒案系列之五 | 2018年新数据解读
  • 为什么中文这么TM难?
  • 管理你的能量,而非时间
  • Sam Altman的13条人生建议:你最大的竞争优势在于「长期思考」
  • 如何对抗无聊重复的生活:建立仪式,而非Routine
  • 巴菲特最经典的演讲:如何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 德鲁克:管理自己
  • 苏世民的25条工作和生活原则
  • 没药花园朱令铊中毒案系列之三 | 人物关系
  • 天门山跳崖:四个决绝赴死的农村青年
  • 保罗·格雷厄姆专栏 | 保罗·格雷厄姆自述:我做了些什么
  • 保罗·格雷厄姆专栏 | 超越智力
  • 中国时尚杂志封面图鉴
  • 6个MIT数学学生如何靠玩21点从拉斯维加斯赌场那赚了几百万美元的真实故事
  • OpenAI 创始人 Sam Altman: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 看了20年《真爱至上》,发现里面没有真爱
  • 查理·芒格的99条人生建议:我一生中反复使用的几个思维方法
  • 当年被骂惨的娱乐圈捞女,今年都翻身了
  • 随水文存集中营六记(六)池鱼记归 | 因疫情滞留印度,我被关了三个月“集中营”
  • 美国著名战地摄影记者詹姆斯·纳赫特韦:摄影是真相的见证
  • 葛兆光:今天为什么又要讨论“何为中国”?
  •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在人大新闻学院毕业典礼上的致辞演讲
  • 地铁图设计起源|纽约篇:为每位乘客节省时间,就是设计的意义
  • 深度体验孟买后,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印度

  葛兆光:今天为什么又要讨论“何为中国”?

你也变成了一个士绅化审美病毒的携带者吗?  

世界插头插座网   |   格言网  |   生日花语  |  奇妙阅读   |   奇妙动物园   |   奇妙旅行   |   博趣网   |   星辉社区   |   酒店宝典   |   移民宝典  |   海鸟旅游自由行攻略
  • Privacy Policy
  • Terms of Use
  • © 2025 qmread.com. All Rights Reserved.